“子曰:
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’”——— 《论语·为政》
一、序言
2021年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正好 三十而立,一般的理解 立
是有所成就,但每个人对 “有所成就” 的理解并不一样,有人理解为 事业有成
,而我理解是 立心
。
对于博主来说,三十岁的立心,是对自己的言行品德的立,承担更多的角色责任,儿子、丈夫、女婿,甚至是父亲/爷爷。所以,独立承担责任,顶天立地,对自己对他们负责,没有偏见,良好德行等,对生活充满自信,对未来充满期待,这也许就是三十而立的初心。怎么理解三十岁?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。
二、“卷”技术
关于技术,学习方面已经没有什么说,掘金、公众号等,很多技术学习平台每天都有无数的技术文章分享,学习总是不会结束。而技术方面的问题,可能大家一直争论的都是非技术问题?比如 PHP
是不是最好的语言。
- 用 Git 命令,还是 Sourcetree ?
- 用 macOS 还是 Windows ?
- 挤牙膏 Intel、Arm、M1 谁更未来 ?
对于技术的争议,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后,都不想多说话了,因为,世界上并没有最好的技术,只有最合适的技术。希望大家以后减少这样的争论,做更多的技术实践和创新,才是正道~
随着(移动)互联网红利消失,技术红利也消失了,因为互联风的“基建”已经非常的完善,基础的技术已经内卷不得了。建立一个网站、开发一个 app、复制一个小程序,所有服务都上云,留给开发者的红利机会也不再多了。另一方面,技术需要创新,需要突破,但技术发展并不会像技术应用那样,可以快速的迭代。
十年前云计算概念很火,如今万事皆上云!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石,而今天,AI/AR/VR/MR/云宇宙等概念,开始火爆。正因为互联网的基建完成,为更多的技术提供了 应用
实用
的可能性。就像识别带口罩的人脸,环境和市场的发展,一环扣一环,用发展的眼光看技术未来~
三、程序员和工程师
2021年,说的最多的关键字 卷
,“卷”技术已经成为如今技术圈里热门的话题。但如果仔细思考,其实卷的还是现有的技术,核心的技术和创新的技术,依然还有非常大的空间,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。我们还缺少这样的气候,不仅要分到更多的蛋糕,还能把蛋糕做大。
很多人比较了国内和国外的程序员,但是我认为他们比较的不是同一种岗位。中国 卷
的更多是程序员,更多是满足业务和需求的程序员,因为中国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来堆业务,往往只需要实现业务功能就可以,就如工厂的流水线工人。按着标准和固定的步骤,就能完成开发,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程序员,也是有点无奈,毕竟我们以前家底薄。
如今 2022 年往后,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程序员呢?工程师是不是更加高大上的称呼,程序员和工程师有什么区别?以前读大学时,确实没有深入的体会,也没有深入的思考。
读书时我们按部就班,题海战术,完成每科考试,修够学分,毕业后全部都抛到脑后。工作后,忙碌完成各种需求和业务迭代开发,管中窥豹,接触各种新技术框架,但又不能形成全局观,迷惘又无法参透。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,如果没有经历和思考,又怎么能想到解决方法?
- 高级工程师
- 资深工程师(主管)
- 专家(经理)
- 高级专家(资深经理)
- 资深专家(总监)
- 研究员(资深总监)
- CTO(CEO)
我们有没有思考过,以上的职称是怎么衡量,我们又怎么定位自己?
比如,技术架构师和业务架构师,一个技术专家未必是一个优秀的业务架构师。
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,首先需要更多的技术框架思考和学习,形成良好的系统设计思维,逻辑严谨,纵览全局,从点到线,解决更多问题,积累优秀的解决方案,从线到面,触类旁通,融会贯通,最后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!
技术架构师是技术通用的解决方案,而业务架构师,则需要对行业了如指掌,针对行业的特点定制业务解决方案。成为架构师,可能技术只是基础的一方面,更多的思维和能力,要学会多角度、多侧面地去考虑问题,而不要执迷不悟,钻牛角尖。
当然,大家不必一定往技术一路走到黑,对于自己的思考,才是最重要的。
四、工作
除了我们的技术核心,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工作。其实对于自己来说,工作内容比较敏感不方便说,所以更多谈一下通用性的问题。
圈子
当我们在职场工作多年后,我们的圈子基本都相对固定,虽然有微博、抖音、B站、技术群等,越来越多的技术 up 主,但是我们每天跟谁交流?
摸鱼
摸鱼心态,假装很努力
。不需要 8 个小时都努力工作,我们每件事做到了百分百的认真了吗?微信的个人状态,有一个 摸鱼
状态,我至今没有搞明白,它是褒义词、贬义词、中性词。感觉摸鱼变成了一种光明正大的状态,我不清楚这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是毒害还是磨炼。
初心
组织的利益和个人利益
。我以前为组织做事,总是站在组织的利益角度考虑,如果与个人利益冲突,还是以保证组织利益为先。其实,工作的初心是什么,满足自己金钱的需求,成长发展的需求,而组织的需求到底怎么满足?怎么做到共赢?
标准
千差万别,沟通的理解,也有猜测。我们工作中,传达指令时,往往上级或下级,与我们想传达的内容有偏差,甚至相反的效果。所以,从个人角色来说,掌握好标准的沟通技巧,和必要的重复确认沟通,依然是无法通过技术来解决的。
无限
不缺问题,缺解决方案
。以前我总认为,工作可以做完,后来慢慢意识到,工作永远做不完。因为,工作永远不缺问题,缺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五、生活
除了工作,我们还有自己的私生活,在公司面对同事老板,在家里面对另一伴、父母或亲友。其实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,我们人际交流的需求,其实是相同的底层逻辑,只是我们忘记或停止了思考,认为理所当然了。
真诚不装
赞美?表扬?pua?
你的另一伴给你买了新衣服,你有表扬过 ta 吗?很多时候,工作上你赞扬上级,可能会被人认为拍马屁,久而久之,你就缺乏了表扬的脑回路。回到家,对于一件事,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应该的。所以,思考一下,你觉得理所当然?
努力和毅力
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红利期逐渐过去了,中彩票式的财富急剧增长故事已不再有。以往可能只需要一点努力就可以获取成就,现在很努力可能已经不可行了。年轻人出头机会少,多劳者并不一定多得,所以,我认为有坚持不懈的毅力,往正确的方向走,才能获得成就。
明智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如果不了解每个人想要什么,那你怎么给别人。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时,我们总是从我们过来人的思维,误以为可以给别人解忧。但是奇怪的事,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或心情低落时,我们却无法给自己解脱!知道自己想什么吗?
心态
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闯红灯发生的意外,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闯红灯的人依然在!他们不吸取教训,依然去抢红灯,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现意外,但忽视了墨菲定律,生命只有一次。另外一个现象是,聊天群里抢红包,不管抢到多少钱,那怕只有一分钱,只要能抢到就很开心。这样的心理学现象,大家都知道,但被人利用。所以,为什么我们懂了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
定位
用户定位
?产品定位?我们经常会给我们开发的项目进行产品定位,目标用户分析等,反过来,我们有没有给自己分析自己?有没有什么方式或指标,对自己的定位,有明确或科学的认识?
是一直做技术开发,还是换赛道当老板?
六、思考(格局)
今年流行的一句话:格局一下子打开了!
认知
一个人只能挣到思维认知下的钱,提升思维认知。不同收入人群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起点是不一样的,假如你在世界五百强企业,你见识过业务流水和利益以 亿
为单位计算时,你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。
举例来说,目前谷歌 Play 商店每年前 100 万美元收入抽15%,超过后30%。如果你的企业每个月都超出了 100 万美元,那么这个政策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。相反,你可能想争取更多的权益,这就是今天反垄断不停的源头。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,它就会铤而走险,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,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,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。所以,你认知了吗
理解
同一个东西,在不同的角度,大家的理解也不相同。面试造飞机,工作造轮子,工作不是拧螺丝吗?举例来说,开发 app 的找回密码、绑定手机功能,从我们技术理解,他们可能就是直白的找回密码、绑定手机。并没有人给他们赋予更加深刻的理解,而产品经理的角度,找回密码
是客服功能,而 绑定手机
是用户功能。所以,你理解了吗
边界
对你们公司到底如何赚钱,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吗?
。生产要素里面不仅仅有技术要素,同时还有土地要素、资本要素、数据要素等等,工程师,除了技术,还了解什么?
沸腾
一直以为自己经历的 2008~2020 年,有比较深的理解,但当我看了《沸腾新十年》,才发现自己经历只是经历了,其实只是过路人的角色,并没有思考和总结,沸腾不起来。
十年后的自己是怎么样?十年后的行业、世界,又发生了什么变化?
赛道
未来 10 年到 20 年的赛道是什么?
我们可以对当下的技术或问题,发表它们未来的走向和趋势,但是我们没有想象过,它们聚合起来后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?或者可以怎么样?
速度
欲速则不达
。不是不追求速度快,而是有积累经验的快。举例来说,试错的速度更快,距离达成就越近。
经验眼见为实?
如果有 10% 的利润,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;有 20% 的利润,它就活跃起来;有 50% 的利润,它就铤而走险;为了 100% 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;有 300% 的利润,它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冒绞首的危险。
这句话不是出自 马克思《资本论》,而是 托·约·登宁《工联和罢工》。
心胸求同存异
。我们应该尽然做到追求意见一致,如果无法达成也能包含异议。但人往往是自私
的,如果不是在危险的情况下,人都会有自私的想法或行为。区别对待的公平性问题,趋利避害人性的博弈论等。
心胸:心智和胸怀,如何做到时刻的心胸宽广、胸怀大志?
七、小结(小抄)
专注
,追求极致和追求完美的表现,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。当思考和总结时,必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就像平时开发完功能后,我都会把所有测试的情况,所有预知的情况都模拟演示一遍,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,也需要更多的时间,但必然也会给自己和别人,节省更多的返工时间。
所以,这里跟往年一样,摘抄的一些笔记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以前年少时觉得,能帮就帮的理念,现在觉得没有提问好的问题,基本不想回答。这也理解了以前自己问大神们的问题,无比惭愧。
向别人求助
一个好的提问,包含这几点内容:
- 谦虚的态度,
- 细致的问题背景,
- 目前你的进度和结论,
- 你期望得到的帮助等。
问题复现尽可能详细,包括以下内容:
- 操作步骤
- 重现条件
- 最好有截图/数据报告
- 最好能提供非业务相关的可复现代码片段
约局
- 先拟定意向时间,给大家做封闭选择“行还是不行”。不适合问大家什么时候有空等开放性问题
- 约饭要选择可以预见的时间,以免安排太长久,变数多。
- 约好之后要发日历,以免大家忙着忘记了。增加成功率。
- 如果还想更好一些,把吃什么、在哪里这些信息都提供了。
以后知道怎么约饭了不?
任正非文集
“公司推行效益优先,兼顾公平原则,让优秀分子先富裕起来,但要反对富裕起来后的不良行为,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,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,要作风正派,在公司按公司的纪律办事,在公司以外按国家法律办事,违反公司纪律和国家法律的,公司决不迁就。”
《团结奋斗 再创华为佳绩》
应届毕业生没有基础,公司不看没经验的人,回想自己毕业那时。
“对新来员工,因为没有记录,晋升较慢,为此十分歉意。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,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,善于与人合作,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,可能进步就会很快。如果封闭自己,怕工分不好算,就需要较长时间,也许到那时,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。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,它充分的检验了您的不足,只有暴露出来,您才会有进步。实践再实践,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。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,才会有飞跃的提高。有一句名言,没有记录的公司,迟早要跨掉的,多么尖锐。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,个人也不是如此吗?”
《致新员工书》
初心
think different
,我们总想与别人一样,别人会的,也要学,却不曾想着与别人不同的地方,自己的初心。
- 不要去罗马,换个赛道,机会有限,你想要什么:钱 vs 生活/幸福?
- 承认自己的普通,和自己和解
学习
学得更多,才能走的更远。
- 思想落后
- 自我设限
- 资本兜底(保障/后路)
做事
我想首先就是,摆脱低自尊的心态,不要以自己为先,而是以事为先。
摆正心态,再来就是方法。我认为把事做成,关键是修炼这四个维度的能力:认知上,要有认清时机、看到机会的能力看到多大机会做多大事。
思维上,必须要有看待问题的模型和清晰的逻辑。模型決定了方向感,逻辑決定精确度。
方法上,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套流程和方法,要先知道怎么把事做对,然后才是开始做。
实践上,把事做成也是需要积累经验的。无论是踩过的坑,还是吃到的果实,都要亲自体验过。如果确信事情能做好,可以得到别人的夸奖,那就去做。如果事情有做不好的风险,别人可能看不起自己,那么就不去做。这就是,把做一件事的目标,从做事变成了做人。
——— 张潇雨
人类7大罪
- 傲慢
- 嫉妒
- 愤怒
- 懒惰
- 贪婪
- 暴食
- 色欲
法律
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,正是在偏见中寻找平衡之道,
就是在各种偏见中形成一种平衡之道,
各种对立利益中,寻找出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。——— 罗翔
八、总结(未来)
疫情常态化下,消费者行为呈现出四大新趋势:消费两极分化明显,消费者圈层细分显著,全渠道呈常态,私域生态持续繁荣。
正如上文,给出了很多问题,也给出了很多答案,似乎有答案,但又似乎没有答案。这些不确定性,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。正如人一样,人的一生,各种各样,同归,无法复制,正如世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人。懂的越多,想的越多,就会觉得自己的境界还达不到,从而内心也许更平静、更多憧憬,做好自己的表率,知足。
我们往往在追求与别人一样时,忽视了自己的异样。
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未来十年,希望带着这些问题,传道受业解惑矣!
最后
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,万物都在快速变化,对于每个人来说,都会有不同的体会。面对内外的环境,往大的方向看,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努力,可能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,得不到结果的日子。正因如此,每个人更加应该 “扎根”。
“每个优秀的人,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。
那段时光,是付出了很多努力,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。我们把它叫作“扎根”。”
——— 习近平
九、参考引用
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,正是在偏见中寻找平衡之道, 就是在各种偏见中形成一种平衡之道, 各种对立利益中,寻找出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。
——— 罗翔
普法达人张三 - 侵犯罪中的同意问题
一个技术高手未必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专家
论框架思维
一个好的提问大体是需要包含这几点内容:谦虚的态度,细致的问题背景,目前你的进度和结论,你期望得到的帮助等。
人物访谈 | 老司机周报主编 Parsifal 专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