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虽然很长,但是,其意义足让我们有耐心去体会~
我们的教育缺了啥?
———— 从课堂教学透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教研室
张建卫摘要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,分析了教师、学生、教育评价和教育效果的现状,指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足。
关键词
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 个性教育
看了几盘福州三中等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课例录像,使我这个从教已有数载的年轻教书匠不禁汗颜。
不说人家设备如何先进、手段如何多样、课件如何丰富,仅就一堂课的组织与实施而言,总觉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了点什么。
1 我们的教育现状
1.1我们的教师
上课。起立。同学们好!老师好!请坐。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……好,这节课就上到这儿,下去以后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回忆本堂课所讲的内容,并完成课后作业。下课。起立。同学们再见!老师再见!
这些话语都很熟悉吧?这就是我们自己。
多么默契,多么流畅,多么自然,多么地水到渠成!
不知你注意到没有?就整堂课而言,学生只有两句话:老师好!老师再见!其他的话语均出自老师之口。
换言之,一节课中我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——老师的声音,听不到学生的声音。即便偶有学生的一丝半点声音,我们会说:下面的同学不要说话了,请注意听讲!或者:大家不要议论了,下去再议论不迟!或者:这个同学回答得不全面,应该这样回答……
整堂课就一个氛围:相信我,没错的!
如果你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,就应该这样,说明我找对了对象;
如果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有点别扭,不着调,说明我确实找到了问题的症结。
我们只负责灌水,不管瓶口是大是小能否灌进去抑或会不会溢出来;我们只管喂鸭子,不管它能否吃得下消化得了!不准课堂说话,不准学生议论,不准学生出错,只能洗耳恭听、言听计从。这就是“师道尊严”吧。这是“唯我独尊”!
1.2 我们的学生
笔者曾经尝试生物实验室对高三部分学生开放。遗憾的是,近200名的学生只有8人报了名。
在对这8名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指导的同时,我们着手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。
课题:生活中的酶及酶工程。
内容:生活中酶的种类、酶的应用以及酶工程举例。
方法:翻阅书籍报刊、上网查资料。
分组:分为三组,每组查一个方面。
时限:20天。
目的:学生了解酶的多样性、酶应用的广泛性、酶工程的基本原理;
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,培养学生自学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对资料知识的整合归类能力。
下面是20天后的几句简单对白:
老师,除了课本之外我们找不到其他有关生物工程和酶工程方面的资料。
老师,上网没法查资料。
上过网吗?上过。都干些啥?(笑)打游戏。不做别的?没人教,除了打游戏没事可干。
不用说,我不得不再一次汗颜了!这是我的学生么?这就是我教出来的学生?近200名的学生只有8名自愿报名,除了课本再也找不到别的资料,上网只会打游戏。
我不禁要自问: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?学生的学习兴趣、积极性、主动性哪儿去了呢?
1.3 我们的教育评价及效果
教学中,我们习惯把学生划分为“学优生”和“双差生”两类。
所谓“学优”者,学习成绩优秀,老老实实,谦虚诺诺,善纳老师良言,用于考学的种子选手。
所谓“双差”者,学习成绩差,调皮捣蛋,自以为是,好玩小聪明,终要被赶出校门升学无望的坯子。
中国有句古语:一美遮百丑。
还有一句话:朽木不可雕。
学习好就万事皆好;
学习不好就等于是朽木一根,毫无价值。
富有戏剧性的是,学优生(大多数这样)经过三年或四年苦熬,考进三流或四流大学,依靠父母的供养,终于有了一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作,遗憾的是结婚生子、买房等事项还得仰仗父母包办;
双差生通过三次或五次违纪,离开了校园,凭着自己的一身力气和胆识做了生意或是学了技术,白手起家,盖了(或买了)自己的房子,有了孩子,庆幸的是这些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取得。
怪不得,学优生在成家立业之后回到家中也得仰父母鼻息;
而双差生未娶妻生子之前就已经早当家,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敬他几分。
中国有种怪现象
某些老板或总经理或董事长只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文化程度,而其麾下却网络了大学生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为其效劳。
学优生最终直不起腰杆,朽木却成了金子,这是为什么?
我们的教育评价仍然摆脱不掉科考制度的阴影,
就是那句话:考、考、考,
老师的法宝;
分、分、分,
学生的命 根。
2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
2.1 开放、个性的教育观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,既然不闻“窗外”事,那读书的人一定是在窗内了。
我们的教育似乎只能在窗内,关起门来进行。为什么呢?
因为窗外有阳光雨露,亦有风云雨雪,窗外良莠难辨而窗内洁净无瑕,窗外是风云突变而窗内四季如春。
正因如此,只好“一心只读圣贤书”了。至于圣贤书能否识得黑白真假,温室中的幼苗能否经得住风吹雨打,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。
我们的教师只好“一根粉笔独步三尺讲台,两本教材应对四种考试”(单元考、阶段考、会考、高考)。
能不能打开窗户,推开门,让学生出去吸一口哪怕是有污染的空气呢?
有人在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,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,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: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,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,自己动手制作,失败了再重新作。
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。
相比较,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,教师照课本讲原理,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。
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,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。
由于我们进度快,所以课内讲授的知识点就多。
而我们的学生却不会尝试到成功,也不会体验到失败;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仍会遇到很多困难,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,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。
顺便我还想问一句:我们的老师有谁肯定能成功地制作一个热气球?
关起门来办教育,结果只会自毁教育,正如我们常说的:
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来!有一本书《素质教育在美国》上说,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、写论文,搞社会调查、写调查报告。
在美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中,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,包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介绍自己,如何说服别人,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,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。
而我们的学生已升入高中,作业都写得一塌糊涂,少数学生甚至抄答案都会抄错;上课回答问题缺乏勇气,要么声音太小,要么说一句话也会脸红半天。
没有个性的教育观,造就了没有个性的老师,结果培养了缺乏个性的学生。
2.2 民主互动的师生观
2.2.1 端着架子还是放下架子
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:参加工作前两三年,自己对教材不熟,学生不了解,知识结构不完善,甚至不知该怎样组织教学,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相当浓厚,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,成绩也出乎意料的好;
随着任教时间的延长,教材熟练了,学生的底子摸清了,知识点、重难点弄明白了,甚至不用看书写教案,一堂课也会上得有声有色,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日益消减,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越来越淡漠,学习成绩也远不如前了。
两相对比,怎么能出现如此悬殊的差异呢?
这是个“架子”的问题。
工作之初,我们是学生的心态,教师的身份,我们了解学生的秉性胜过熟悉教师的职责(这种了解是潜意识作用下的根本的理解,而不是理性作用下的表象了解)。心与心贴得近,容易沟通,有共同语言,我们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切磋,相互学习。
工作久了,我们完成了身份的转变,也有了教师的心态,业务时熟练了,对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,心态变了,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,与学生的沟通也显得越来越难。我们总是端着“师道尊严”的架子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,结果可想而知。
教育界有一个共同的认识:学生喜爱年轻的老师。这很能说明问题了。放下架子组织教学,营造一个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,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。
2.2.2 “引导”还是“围堵”
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:鲧治水是加高加厚河堤,总是治标而不治本;而禹采用修渠引导的办法,不仅避免了水灾的危害,而且还能利用这一资源为乡里谋福。
用堵的方法是治不了水的,引导才是最佳的治水方略。
看了中央电视台一期“实话实说”,话题是关于性和性教育的。嘉宾好像是一位叫王冬梅的女士和她的儿子。
据说这位女士出了本书 ——
《让孩子知道一切》,
相当畅销,她的正上高三的儿子也已经是学生公认的“博士”——性教育专家了。
她们风趣、健谈,谈“性”如数家珍。
而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都是言“性”而色变的。
对孩子关于性知识的好奇与渴望,我们大都避而不谈、三缄其口,并且严禁学生收听、收看、翻阅有关性的内容,严禁谈论有关性的话题。
否则就是思想不健康,均属问题男(女)孩之列。
教科书上没有,老师、家长不讲,他们只好偷偷地通过各种渠道(包括王色书刊和王色网站)搜集资料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。
没有正确引导的学习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
我们的家长和教师,都是传统教育的产儿,历来视“性”若洪水猛兽,又怎能教育出勇于正视、敢于直面“性”的孩子呢?
当然,一期节目只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,更多的还得依靠家庭、学校和社会。
是围追堵截呢还是巧妙引导?
用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上,这个道理是一样的。
2.2.3 教知识还是教能力
中国传统上把教师称作“教书先生”。所谓“教书”应该是教授书本上知识的意思。
可见,传统教育只注重纯知识的传授,很少涉及能力方面的培养。因而,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,我们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;我们的学生是“语言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;我们的学生“千人一面”,没有个性。
?现行《普通高中生课程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,
把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。
《标准》指出,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,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中,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虽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,但距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(而非生物学专业人员)生物学素养的要求尚有距离。
因此,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。
《标准》对学生提出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:
—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、事实、规律,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;
—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;
—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,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;
—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,包括操作技能、科学探究一般技能、比较、判断、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,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;
—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,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。
可以看到,《标准》提出的这5条除第一项可归入知识领域的要求外,其余四项均属能力领域的要求。
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,没有学生活动,不准学生说话,不准学生讨论,能教出合格的善于应对各种环境的学生来吗?
有人指出,中国基础教育
2.3 多维多元的评价观
2.3.1 评价的目的
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。
通过教学评价,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,检查教学质量,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;
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,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,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,促进自己在态度观念、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。
2.3.2 评价的内容和原则
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。
评价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,主要从知识、态度观念和能力三个方面,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。
教学评价应当体现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;
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,
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;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客观;
应当根据不同内容,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,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。
2.3.3 评价的方式
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通过平时提问、交谈、实验报告、形成性检测等进行的形成兴评价和期末考试、毕业水平考试(会考)等终结性评价。
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,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,如形成性检测结果分析、对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做出评价、观察记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或课题研究活动的程度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等。
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。
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,选择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,以促进学生的发展,这将是生物学教师的必然选择。
《标准》介绍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开展评价,突出强调了两点:
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。
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,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,提高学习的兴趣,激发学习的动力。
②评价应多元化。
包括主体的多元化,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;评价方式的多元化,在一个学习活动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搜集信息;评价价值的多元化,师生可共同商议评价表现指标和分值。
3 还想要说的话
3.1 课程改革日渐深入,每每自觉力不从心。
今有感想,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诉诸笔端,吐之而后快。行文过程难免激动,用语措辞难免偏颇。这里只作引玉之石,亦褒亦贬,任由同行评说。
3.2 我们的教育不仅缺乏个性,还缺少正视、缺少勇气。
《中国青年》杂志曾撰文质问,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误人子弟?
但是,我们仍然不敢正视教育面临的困境,不敢直面教育领域的现状。
我们更没有勇气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,缺乏使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的自信。
3.3 我们的许多学校都在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,可我们把组织学生在课外搞一些手工、书法、器乐等当作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。
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、观念的问题。
说明我们还缺乏身体力行推进素质教育的人,缺乏高素质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人。
3.4 再来看我们的教育效果。如图,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取得的效果就是在学生、家庭、教师、学校之间因“怪”而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。泱泱大国,教育千年,怎一个“怪”字了得?
家庭
教师 怪 学校
学生
(完)
- [来源:个人QQ空间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