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》认为浓 硫酸与氯化钠强热,一定生成硫酸钠。
其实,浓 硫酸与氯化钠反应分两步进行:
NaCl+HSO4(浓)=NaHSO4+HCI ?
NaHSO4+NaCI–<500-600。C>–>Na2SO4+HCI ?(?表示向上箭头,气体逸出)
显然,NaCI的量小于H2SO4的量时,无论微热或是强热,都只能生成NaHSO4。
《二》认为卤素单质的水溶液叫卤水
氯水、溴水、碘水等,不能简称为卤水,因为“卤水”特指从盐井里汲取的供制精盐的溶液,并把析出粗盐的母液称为“苦卤”,真正意义上的卤水只有碘水,因为氯水、溴水中的CI2、Br2均不同程度地与水发生歧化反应,而碘水几乎只与水形成水合分子。
《三》认为碘化钾溶液中通入氯气有碘固体析出
I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.029g,但由于新生成的I2与溶液中I^(碘离子)反应生成易溶的I^3,故在溶液中一般都无I2的沉淀析出。实验室常用稀的KI溶液溶解I2来配制成较浓的碘水。
《四》认为*浓 硫酸能用来制HBr、HI
其实浓 硫酸与KI、NaBr强热,能像NaCI与浓 硫酸反应生成HCI一样,也能生成HBr、HI,但由于浓 硫酸的强氧化性,生成的HBr、HI中将有部分被氧化,制得的HBr、HI中含Br2、I2等杂质而不纯。
2 HBr+H2SO4(浓)=SO2 ? +2 H2O+Br2
8 HI+H2SO4(浓)=H2S ? +4 H2O+4 I2
《五》认为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能使氯水褪色
不饱和烃、活泼金属单质、NaOH等强碱、SO2、H2S等还原性气体可使溴水褪色。
事实上,它们也能使氯水褪色。
《六》认为CI^-与CIO3^-、MnO4^–CIO^-在溶液中均可大量共存
其实CI^-与CIO3^-、MnO4^-、CIO^-因为H^+存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而不能共存,但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,CI^-与CIO3^-、MnO4^-、CIO^-氧化性较弱。由此可见:CI^-与CIO3^-、MnO4^-、CIO^-等离子反应时,溶液pH值逐渐升高,碱性增强。
《七》认为CI2与FeBr2溶液反应式为
6 FeBr2 + 3 Cl2 = 2 FeCI3 + 4 FeBr3
其实,还原性 Fe^2+ > Br^-
当Cl2不足时,先发生反应是:
6 FeBr2 + 3 Cl2 = 2 FeCI3 + 4 FeBr3
而当Cl2过量时,Cl2还能氧化Br^-
总反应式为:
2 FeBr2 + 3 Cl2 = 2 FeCI3 + 2 Br2
《八》认为AgCI、AgBr、AgI既不溶于稀硝酸,也不溶于氨水。
其实,AgCI可溶于氨水:
AgCI + 3 NH3。H20 = [Ag(NH3)2] OH <氢氧化二氨合银> + NH4CI + 2 H2O
AgBr仅微溶于氨水,而Agl几乎不溶于氨水。
《九》认为氢卤酸均为强酸
其实卤化氢的水溶液,除氢氟酸是弱酸外,其余均为强酸,且酸性:
HI > HBr > HCI > HF
这是因为氟原子半径极小和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极强,因而HF具有极强的极性。在水中HF分子由于形成氢键而缔合,大大地降低了氢氟酸的电离度,所以氢氟酸是一种弱酸。
HF–> HCI –> HBr –>Hl 的顺序
卤素离子半径越大,越容易受水分子极化而越容易电离,因此氢碘酸是氢卤酸中最强的酸。
注:(具别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,是非金属性。)
《十》认为将Cl2、SO2两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同时混合进行漂白,它们的漂白能力就增强了。
其实CI2具有强氧化性,SO2具有还原性,如果将两者按1:1的体积比混合,会发生反应:
CI2 + SO2 2 H2O = 2 HCI + H2SO4
生成物 HCI 与H2SO4均不具有漂白性,所以漂白能力不但不会增强,反而减弱了。
- [来源:个人QQ空间]